萧刚高铁岭捐躯

05-08 15:29  

在嘉鱼县龙潭山(文庙山)烈士陵园里,萧刚烈士的墓碑显得格外突出。一位新四军团长,为了嘉鱼的解放,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值得嘉鱼人民世代铭记、永远缅怀。

萧刚系安徽省金寨县萧家庄村人,1919年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上有一个兄长、下有一个妹妹。在他11岁的时候,国民党部队四处抓壮丁,萧刚兄弟唯恐被抓入伍,四处逃避,流落他乡,在生活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候,幸运地被红军救下来,并从此参加了工农红军,成为第二十八军的一名警卫员。而他的哥哥也加入了红军组织,只是和他不在一个部队。

在艰苦的长征过程中,萧刚虽然小小的年纪,却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是部队上下都喜欢的好战士,得到了组织的重点培养和锻炼。在随红四方面军到达延安革命根据地后,萧刚被选拔进入“抗大”学习,在这所革命的大学里,他勤奋好学、善于总结,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工作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并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刚随红军第五大队转战到湖北,先后在黄安(今名红安)、麻城等地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参加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先后7次负伤。其中在黄冈保卫战中,萧刚带领部队边打边撤,为掩护战友,不慎摔进了一个土沟,腿部严重受伤,牙齿也被磕掉了几颗。正因为他作战勇敢、机灵,从而不断得到提拔和重用,从班长到排长,再到副营长,短短几年就成为一个出色的基层指挥员。

1941年4月,萧刚所在的部队编入新四军第五师,他被任命为十三旅三十七团二营营长,成为师长李先念麾下的一员战将。第五师在礼山(今大悟)县山区整训时被日军包围,部队分五路穿插突围,由最能打硬仗的三十七团担任掩护,萧刚则奉命带领全营阻击师部驻地附近的敌人,全力掩护司、政、后机关安全转移。到达步竹岭后,师长李先念命令三十七团分散在礼山县山区配合地方武装打“麻雀战”,掩护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南下。这时,驻扎在石仁山区的日军蜂拥而来,萧刚指挥全营顽强抗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圆满完成掩护任务。

1943年,萧刚就任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团团长,受李先念师长派遣,率部来到江南的嘉鱼县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成为鄂南抗日武装中的骨干力量。一次,萧刚得知日军将从长江水上运输物资,便带领部队潜伏在陆溪口江岸边的芦苇丛中,待日军船只靠近,出其不意,猛烈射击,迫使日军乖乖投降,拱手将满船的物资送给了新四军。当时正值春节期间,为庆祝战斗胜利,新四军和当地群众一起开展联欢,共同玩起了当地老百姓最喜欢的“采莲船”,生性开朗的萧刚竟然化妆船中的新娘,动作活灵活现,夸张的姿态逗得人们笑声不断,都说萧团长有文化、没架子,笑起来特别好看。

1945年7月9日,萧刚奉命运送缴获敌军的武器弹药,在当地找了一些群众作挑伕,亲自带领一个连担任保护。那天晚上,部队从大崖山出发,在茂密的树林掩护下向高铁岭快速行进,谁知他们的行踪被国民党挺进军游击队刘敏志部觉察,出动大队人马进行阻击。萧刚迅速指挥战士进行猛烈还击,一举击退了敌人。正当萧刚打着手电筒在地图上查看行军路线时,隐蔽在一个破碉堡的敌军残余人员对着亮光,一阵冷枪过来,子弹无情的射中萧刚的左胸,当即血流如注。战士们马上将萧刚救护到张银山村,虽然极力抢救,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一个年仅26岁的优秀指挥员就这样含恨而去。由于行军作战的需要,部队在当地买下一口上好棺木,将英雄埋葬在张银山麓。

萧刚烈士牺牲时结婚不到8个月,爱人在黄安新四军里当护士,当年10月生下了遗腹子萧爱山,在李先念、张体学、夏农苔等革命前辈的关怀下,萧爱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参加了革命工作,后来荣任湖北省体育局局长之职。其孙萧海亮亦出类拔萃,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过关斩将,获得男子跳板双人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萧刚是张体学的爱将,虽然牺牲了30余年,但一直怀念他,曾多次指示寻找他的遗骸。由于历史社会的变迁,农村土地不断调整,萧刚烈士的墓地也被平整。1975年,萧爱山秉承张体学的遗愿,继续寻找家父萧刚的墓地。在县政府和高铁岭公社的大力支持下,在张银山找到了烈士的坟茔。因风雨侵蚀,遗骸难辨,凭借那颗镶嵌的金牙和皮带上的金属扣头,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不少仍然健在的当地老人见到那颗金牙后,睹物思人,伤心流泪,仿佛又看到萧团长那每天笑呵呵的大嘴、高大魁梧的身影。经萧刚家人同意,县人民政府决定将烈士的遗骸和遗物葬于龙潭山烈士陵园。每逢清明佳节,嘉鱼各界人士都要给英雄扫墓、献花,祭奠英烈,激励后人。而萧爱山也都会带着家人前来嘉鱼烈士陵园祭奠先父,继承遗志。

(舒爱民搜集整理)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1/201805/e92208f33d888fbea5f2ac17b2e7b7c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