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鸥代表: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立法

05-17 15:16  

视觉中国供图

□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2021年10月12日,我国宣布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由此,国家公园成了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十四五”时期,林草系统将以怎样的谋划和举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作了解读。

“首批国家公园设立不仅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也标志着国家公园由试点转向建设新阶段。”关志鸥强调,当前,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设立方案,加快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管理机构组建、勘界立标、自然资源资产登记等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责任追究等多项制度创新。

“建设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将生态系统关键区域、生态敏感区和重点物种主要分布区等划为核心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关志鸥介绍说,将当地居民生活区域和生态产业发展等生产活动区划为一般控制区,允许开展必要的生产、教育、体验活动。并建立原有工矿企业、开发项目、村镇逐步退出机制,对暂时不能退出的村庄设置过渡期,明确生产生活边界和管控要求。

同时,还要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立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按照统一事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健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规范设置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构建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相互配合、央地协同的运行机制,并将继续完善国家公园设立、建设、运行、管理、评估、监督等各环节,以及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科学研究等各领域的制度办法,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制度体系,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国家公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保障。完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地方建立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政策,不断提高补偿标准。统筹各部门各层面工程项目资金,支持国家公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建设,以及巡护监测、科普宣教、保护设施、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国家公园运营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设立国家公园基金,在确保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公益属性的前提下,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公益组织参与国家公园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国家公园坚持成熟一个设立一个,避免一哄而上。”关志鸥称,国家公园建设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经验和治理模式,带动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由单一要素治理向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转变,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1/202205/9efad9bbcd5e6f8733e7b46897498a7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