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嘉鱼县新街镇马鞍山,裹在一层薄雾中,目之所及一片翠绿。
三十年前,这里到处是灰山黑水,“抬头难见天日,低头只见石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一度被称为“灰色走廊”。
18日,晴空万里,天蓝云白。记者登上嘉鱼县新街镇马鞍山采石场的高处,只见曾经破损的山体得到修复,已是一派草木繁茂、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就是马鞍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废弃采石场如何变身生态公园,这是一场有关自然生态修复治理的艰难历程和启示。
靠山吃山,隐患重重采石厂
在马鞍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清理碎石,卡车运来泥土,工人们忙着将土铺在裸露的岩石上。
马鞍山东西长2.7公里,南北宽0.2公里,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历史悠久,素有“嘉鱼龙脉”之称,土层里蕴藏丰富的岩石,是远近闻名的优质建材出产地。
上世纪70年代起,该矿区被马鞍山采石场开发出来,发展采矿点30余处,开采面积60余亩,开采出的砂石料作为建筑材料,主要销往县内及荆州等地,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
“黄土漫天,粉尘飞扬,到村里走一趟,白衬衫变灰衬衫。风大的日子,睫毛上都挂满了灰,回家洗脸,一盆水半盆灰,村民饱受环境污染之苦。”马鞍山村村支书刘锐说。
1996年,马鞍山采石场因安全及管理原因,被政府关停,彻底结束了矿山开采的历史。
然而,长期的无序开采已造成矿区山体岩石大面积裸露,加之砂石无序堆放,洗砂废水肆意排放,环境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这座矿区一度成为群众“吐槽”的热点。
“就像留了个疤,既难受又难看。”马鞍山村村民何玉蓉告诉记者,矿区在关停后,没有得到系统有效的治理,乱石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成为了卫生死角,十分碍眼,群众怨声载道。
矿山红火,青山被毁,满目残山断壁。矿山治理势在必行,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必须偿还。
生态修复,绿水青山留子孙
生态破坏是日积月累造成的,治理修复极其困难。
转机出现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在长江流域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提升示范工程,嘉鱼马鞍山矿山修复项目成为湖北省上报的示范案例之一,废弃矿山自此迎来新生。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县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矿区绿化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努力修复‘生态伤疤’,奋力打造沿江绿色廊道,让矿山复绿,让百姓受益。”新街镇党委书记陈刚说。
2019年,嘉鱼县携手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投入10多亿元启动了嘉鱼滨江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总投资1.5亿元的马鞍山生态修复工程,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被优先实施。
项目还未开工,摆在项目队员面前的就有两大难题——矿区里610座坟墓的迁移和15家企业的拆迁。
迁坟在农村是大事,刚开始一些村民有些想不通,不想迁。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新街镇专门成立迁坟动员小组,依靠群众做拆迁工作,让群众参与到拆迁工作中来,集中民智、民力,打响了迁坟“攻坚战”。
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六点进村,中午扒拉两口饭就立即入户展开工作,晚上忙到九、十点,新街镇干部江东往往这样度过忙碌的一天。江东说,曾测算过,他每天走路约32000步,行程约20多公里。尽管工作异常艰辛,但从不叫苦叫累。
镇干部们认真负责、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深深打动了马鞍山村村干部和广大村民。
“矿区里葬着我多位至亲。”40多岁的村民何本领是最先开始迁坟的。他说,尽管在农村迁坟不是一件小事,但矿山修复是为了造福子孙,没理由不答应。
何本领不光自己迁坟,还热情地加入到工作队伍中,充分发挥自己对村民情况掌握全面的优势,跟着镇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
“我的太婆、奶奶都葬在这里。但矿山复绿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因自家几座坟头而终止。”村民朱有民接到通知后,他第二天就请人来帮忙迁坟。
这边迁坟工作势如破竹,那边企业拆迁行动也迎头赶上。半年时间,马鞍山上的610座坟墓迁走了95%,15家企业也拆迁了9家,刷新了项目攻坚的“新街速度”。
“之所以能够顺利高效地实现人性化迁坟、阳光拆迁,从根本上来说在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新街镇党委书记陈刚说。
绿意盎然,诗意生活好惬意
在着手对马鞍山矿山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时,嘉鱼县对矿山治理的“后半篇文章”也已进行了谋篇布局,全力做到矿山治理与生态保护、发展旅游等相结合。
“矿山修复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成马鞍山矿山生态公园。”嘉鱼县新街镇镇长唐莹介绍,在修复治理废弃矿山的同时,已提前谋划交通路网,针对马鞍山规划了旅游线路,将马鞍山矿山生态公园和周边的港东村、晒甲山村蔬菜果园串联起来。
生态公园如何建?“首先‘消灾除险’,清理危岩、山体裂缝等,进行排险;接着‘削高填低’,平整高低不平的山体;最后再覆土植绿。”马鞍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经理于明利介绍。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个原本几十米落差的矿山,按照立体设计用石头垒出一个大平台,在平台上覆土绿化,并将平台打造为赤壁回龙广场。
“相传,赤壁之战胜利后,孙权亲自到赤壁劳军,战船归途中经过马鞍山时,半醉的孙权回头望见马鞍山紫色的悬崖以为又到了赤壁,龙首回望,赤壁飞来。故命名并雕刻‘赤壁回龙’,借景怀古。”于明利说。
生态公园里一些低洼处,则被打造成水景旱溪,以三国故事“群英会”为灵感,栽植决明子、刺槐、榉树等40种以上乔灌木,以树喻人,打造多品种植物园。
公园东侧有处坑塘隐蔽幽静,取名“小雷池”,清理后栽植荷花,打造荷塘。小雷池三面环山,可望而不可及,片植梅林,打造望梅止渴之景……
记者漫步生态公园,成片的月季、百合摇曳生姿,道路两侧的红叶石楠幼苗绿意盎然,山崖上一排排小榉树昂首挺胸……如今,800亩废弃矿山已完成一半治理,共栽种各种树木3万株,种植花草500亩。
“到今年年底,矿山治理任务将全部完成,完成后我们会对外开放,让市民享受绿色发展成果。”陈刚表示。
修复过程中,县、镇两级政府还扩大矿区环境整治辐射面,同步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使周边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灰尘少了,空气好了,环境美了,老百姓怨言少了,笑容多了。散步、跳广场舞都有了好去处。”村民何佳看到整治一新的马鞍山生态公园,高兴地说。
如今,马鞍山民居换新颜,荒坡披绿装,绿色成为这里的鲜明底色,关停的矿区被妙手回“春”,变身公园焕发了新活力。新街镇马鞍山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四方宾朋欣赏她的美,赏析她的诗,解读她的故事。(查生辉 王恬 梁宁)
来源: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