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行路

04-13 14:41  

——记嘉鱼县官桥镇舒桥中学教师何昌武

扎根乡村,是他无怨无悔的不二选择;

兢兢业业,是他日复一日的精神标杆;

爱生如子,是他的孜孜不懈的崇高追求。29年来,他以一颗爱心,点一盏明灯,照亮农村学子前行的路。他就是嘉鱼县官桥镇舒桥中学教师何昌武。

选择教师,无怨又无悔

官桥镇舒桥中学,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学校前面是一片开阔的稻田,远处低山环绕,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

“相比县城,这里就是自然环境好,空气好。”何昌武笑呵呵地说,至于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农村学校肯定和县城没法比,但是跟以前比,条件好多了。

何昌武是土生土长的舒桥村人,父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却有着长远的眼光,因为家境贫寒。没能上学,是父亲一辈子的遗憾,所以就算再难,他都坚持让何昌武上学。

1992年,年过半百的父亲把刚毕业的他从城里叫回村里,说:“村小学缺老师,武啊,回村当老师吧。”

何昌武用“复杂”形容当时的心情。回来?好不容易走出去,不甘心;不回来?怎么和父亲交待。20岁的他躺在床上,心潮起伏。

“我们这儿太穷了,谁都不愿意来教书,孩子们不就失学了?”父亲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让何昌武作出了“扎根山村、执教一生”的抉择。

当时,舒桥小学有450名学生,教师却只有几位,一向勤奋的何昌武身兼数职,教几门课,还要带3个年级。一天到晚不是备课上课就是批改作业,忙得不可开交。

“那时的我也不晓得疲惫,看着孩子们眼睛里对知识的渴望,我浑身都是劲儿,怎么也用不完。”何昌武说。

因为勤奋钻研,爱岗敬业,1997年,何昌武拿到了师范专业函授大专文凭;1998年10月,他高票当选为副校长;2002年9月,他上调到舒桥中学。

扛起责任,教书又育人

在官桥镇,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是何昌武最深的牵挂。

“学生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更好地去关心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农村老师来说,是一份责任,同时也是一份压力。”何昌武说。

学生小宇(化名),数学成绩30多分,上课听不懂,爱搞小动作,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原来,小宇妈妈与爸爸离婚了,小宇跟爸爸一起生活,爸爸长年在外打工,没时间管他。

一次课间,在操场上晒太阳,何昌武摸着小宇的头说:“你笑起来真好看,只要加把劲儿,你一定能行!”从此之后,小宇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学习也开始努力起来。期中考试,小宇进步很大,何昌武奖励他一个篮球。

何昌武坚持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鼓励他。期末考试,小宇的数学成绩从开学的30分提升到80分。

学生任小雅(化名)父母外出务工,夜里发烧了,何昌武立马背到医院,守候一夜直至退烧;学生涂敏(化名)想妈妈哭不停,何昌武向学校申请开设亲情热线,连接母女之情。他还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家庭联系卡,四处奔走联系爱心人士对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

孩子们喜欢何老师,称他是“超人”。

何昌武确实是“超人”。白天除了给孩子上课,还监管学校后勤,手机里每天的平均步数都2万步以上;放学后,他要么在批改作业,要么在家访,要么就自己“充电”,学习新知识,补上网课知识短板……

“这么些年,何老师总是闲不下来,别看何老师50岁了,教室里的多媒体他操作顺手得很,有空就来听我们的课,给我们很多指导……”舒桥中学老师们说。

刻苦专研,桃李满天下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何昌武在教学上勤奋专研,他的学生们在学业上也执着努力,他所带班级成绩一直都居于全县前列。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何昌武购买了专业书籍和杂志认真研读。很多时候,夜深人静,他还在灯下研读着书籍,琢磨着方法,思考着教学。何昌武的女儿何田说:“爸爸每次看书都会忘记时间,有时候看书到天亮。”

每堂课,何昌武都认真对待、潜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思考重点、难点如何突破,他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平易,让学生爱学、易学、乐学。

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何昌武的数学课,他们都说,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就可以掌握加减乘除和方程式。

“我家孩子以前数学底子差,每次做数学题都有畏难情绪。”一位家长说,自从孩子上了何昌武的课,渐渐开始认真学数学。

多年来,何昌武先后获得省市级论文类奖项12次,教学比武荣获市级“优质课”,是市级“优秀老师”、市级数学竞赛一等奖辅导老师、省级竞赛金奖辅导老师。看到何昌武的优秀,县里的学校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

聊到为什么不去县城教书,何昌武说,他不是没有犹豫过,也想过离开舒桥。

何昌武的爱人陈义珍也是舒桥小学的老师,他们原本打算就这样慢慢变老,可是,2005夏天,命运突然对他们板起了面孔,陈义珍身患绝症。县城有更好的医疗条件,而且也能更好地照顾女儿。

可一些孩子听到他有可能调走的消息后跑过来,拉着他的手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他说:“何老师,你不要走。”

何昌武说,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是他的爱人对他说: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这里的孩子更需要你。

这些年,学生来了一批批,家长看到何昌武在学校忙碌就感到亲切;领导换了一批批,领导看到了何昌武在学校忙碌就感到踏实;老师去来一批批,没有人不敬佩何昌武的做事为人。

有人说,选择了教师,便选择了清贫。何昌武却说,他很富有,他守着教育这片沃土,护着花一样的学生们,就是最幸福的事。(王恬 龙钰   熊琦)

来源:咸宁日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1/202104/1cf2d76779a3b3f890ecfc7b9686959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