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咸宁答卷 | 协调发展变化大

03-03 09:31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新春伊始,嘉鱼县田野大道与诗经大道交汇处,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工地上建设如火如荼。

这是咸宁借势武汉,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着力引进武汉高校,为咸宁发展注入新活力。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市在协调发展理念引领下,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找准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一幅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 力推武咸同城,探出一条借势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市积极实施“招商引校”,吸引武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咸办基地、建校区,加强科技人才交流。

以引进高校为例,目前,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建成开学,武汉东湖学院施工正酣,未来五年,预计仅嘉鱼县就可接纳4万余大学生。

同时,我市积极探索“武汉城区展示交易+咸宁仓储物流”和“武汉大型市场批发+咸宁中小市场就近配送”的发展模式,促进产品和服务供给升级。

我市成功入围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通过系列举措和奖补激励,“一园四心(一个综合物流园、四个配送中心)60个末端(配送站)”的三级配送节点框架已初步形成。

目前,咸宁已有30多家企业与武商、汉商、中百仓储等大型商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市的农副产品40%销往武汉。

—— 高昂市区龙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布局。

18日,站在大洲湖生态建设示范区项目施工现场,只见路网已全部铺开,公园、绿道初具雏形。

该项目是官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咸宁城乡共融发展布局的一颗“棋子”。建成后,将成为城区向北延伸的融合点。

我市坚持“一盘棋”思想,正在加快构建以咸宁宜居主城、官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梓山湖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横沟科学城、凤凰新区为核心的城乡共融发展布局。

一年间,咸宁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万人洁城”“全民洗城”等一场场“洗心革面”行动如火如荼开展;改造老旧小区89个,惠及1.7万人;新建、改扩建学校155所,新增中小学学位5.32万个。

乡村振兴方面,投入4.4亿元,建设8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31个整治村,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首考中综合排名第四。咸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成功获批。

——做强县域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阵列。

去年,我市大力推进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00多个,带动30多个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嘉鱼县官桥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

我市以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为牵引,确定将大健康产业为全市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中部健康城。?各县市区正围绕这一目标,发挥各自优势,谋划产业项目。

智能机电、高端线材、高新钒业、苎麻纺织、管材、砖茶、石材产业……眼下,全市上下正锚定特色产业增长极目标,以“产业树”的理念,壮大12个省级成长型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容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咸宁在实践中明白,只有不断破难题、补短板,既巩固先发优势,又厚植后发优势,才能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协调发展的路上,咸宁仍需不断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立足产业强链补链,统筹推进市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县域之间协调发展,稳稳地托起百姓的幸福。(王莉敏 张标)

来源:咸宁日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1/202103/3ce17c4da4e0ca18084ec9cfc879dda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