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元宵节 编织出中国式“狂欢节”的民俗图谱

02-22 09:55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灯火阑珊;看花灯、猜灯谜、吃汤圆、放烟花,铭刻于每个人回忆中的元宵节,凝固了中国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 " 独家记忆 "。

图为《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道家以其为上元,民间称为元宵,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人正月望月,夜游观灯,是其遗迹 "。早在汉代,中国就有了庆贺元宵的风俗,唐代规模更甚,并逐渐发展成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历代名家作品中都能看到踪迹。

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国古代自古有在城市实行宵禁的做法,但从隋唐时期起,元宵节期间就可以 " 放节假、驰夜禁 "。城中市民无论男女,元宵节期间都可以张灯饮酒,尽享节日的欢乐氛围,唐代文学家苏味道在其《正月十五夜》中就留下了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的诗句。正因如此,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式的 " 狂欢节 ",而在 2005 年,著名诗人余光中也曾称元宵节是 " 中国的情人节 "。

在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的元宵节,除了尽情玩乐,少男少女们也走上街头,勇敢表达自己心意,留下一段段佳话。这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欧阳修《生查子》中的一段浪漫情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图为丰子恺作品《月上柳梢头》

当然,在文学作品中,元宵节也不尽是一片欢歌笑语。公元 1075 年,苏轼写下《蝶恋花 · 密州上元》,回忆元宵节杭州 "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 的盛况,也记载下了密州 "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 的清冷。

老舍: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观灯是元宵节重要的民俗,文献记载中,唐明皇元宵节在大明宫大陈灯影,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建都南京就在元宵节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只。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北京的灯节也是一派喜气洋洋:

"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北京的春节》)

根据《东京梦华录》等的记载,宋代起元宵节观灯有专门的 " 灯市 ",从正月十五到十九共计五天,事先搭建一座高达数丈的 " 鳌山灯棚 ",上面布置各种灯彩数万盏," 琉璃灯 "" 万眼罗 " 等都是当时广为流传的灯彩式样。

元宵节观灯的民俗,表达的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人丁兴旺、生命传承的美好祈愿。这一方面是因为灯火通常被视为生命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很多地方的语言和民俗中," 灯 " 与 " 丁 " 谐音,点灯也就表达了 " 添丁 " 的朴素追求。

图为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 添丁升灯 " 剧照 央广网记者王子衿摄 资料图

姜夔: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除了观赏游玩,吃元宵也是元宵节独特的饮食风俗。代表着团圆和美的汤圆由糯米粉制成,旧时曾称为 " 圆子 "" 汤圆 "" 糖圆 "" 团子 " 等,是民间庆祝家国团圆的重要食物。

宋代姜夔在其作品《诗曰 · 元宵争看采莲船》中写道:"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记载了当时元宵节民间食用汤圆的风俗。

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元宵的起源与春秋时期楚昭王有关。据称,楚昭王泛舟长江时见有江面漂浮物,色白微黄,内有红如胭脂的瓤,食之味道鲜美。孔子称此为浮萍果," 得之主复兴之兆 "。此后楚昭王即命人以山楂为馅料仿制食用,即为元宵的前身。

发展至今,因做法、馅料、吃法等的不同,中国南北方对元宵的叫法又有汤圆和元宵之分,但无论差异几何,这一食物都寄托了各地居民对未来圆满生活的向往。

汪曾祺: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1993 年,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其《故乡的元宵》一文中,记录下了江苏省过元宵节的独特民俗——看围屏:

"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

有一个风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除了猜灯谜、舞狮子、跑旱船、观灯等广为流传的娱乐活动,不同地区也有其独特的元宵节民俗,汪曾祺作品中江苏地区看围屏即为一例。

图为陆治《元夜宴集图》

宋代杨万里的诗词 " 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 记录了江西吉州地区元宵节蚕卜的风俗,除此之外,遍游城墙 " 走百病 "、元宵夜请紫姑保佑吉祥、正月十六用旧历纸结羊肠占卜等的风俗也丰富了元宵节的内涵。(王子衿)

来源:央广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1/202102/7eae0866e8ccfc93fb616f99d453e140.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