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国字号”招牌的“文明密码”

02-05 09:02  

——全国文明村镇王家巷村探微

云上嘉鱼报道(通讯员陈文杰)近日,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簰洲湾镇王家巷村荣获一项国家级荣誉——“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地处嘉鱼边陲,毗邻长江的的王家巷村,背后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拆破旧,建节点,建管并举提“颜值”

图为王家巷村一组小游园

走进王家巷村,只见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沟渠两旁林木环绕、产业基地生机勃勃……整个呈现一派村美人和的生动景象。

2019年启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该村下大力气拆破拆旧。先后组织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100余台次,人工500余次,累计拆除破屋84间、旱厕265间、猪圈45间、围墙220米、广告牌6处,清理沟渠3.8公里,有效改善了过去沟渠淤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状况。

在拆违建上,该村力度也很大。沿江三路到康凯公司有一排店面,店家为了方便自己经营,私搭铁棚。由于其占道经营,门前车子也经常乱停乱放,给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在2020年簰洲湾镇持续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该村联合镇城管,对铁棚进行了强力拆除,还道于民,群众一致拍手称快。

在新建项目上,该村先后投入资金近60万元,在1组、5组分别建成微景观1处,种植各类大规格苗木100余株,植草皮1100平方。昔日破烂不堪的烂泥塘、杂堆场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小节点,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因为变化显著、亮点突出,该村在2019年作为镇级迎检点,顺利接受了全县人居环境整治拉练检查。

建得起,还要管得住。近年来,该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2018年争取资金200万元,在4组实施了美丽乡村项目,在农户门前统一建设了花坛,修建了风景墙,完善了沟、渠、路等基础设施,组容组貌得到极大改善。为确保村庄卫生干净整洁长效化,该村充分发挥保洁员作用,与保洁员签订劳务合同,划定责任区域,同时根据农户外出或居家的实际,因户收取卫生费,有效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文明习惯。

“今年我们又争取到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400万元,打算在1组再打造一个美丽村湾。”有了4组的成功经验,该村党总支书记杨智对接下来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充满信心。

清家底,引项目,内外结合富“口袋”

图为王家巷村引进的华芬稻蛙基地

“2020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万元,其中‘三资’合同清理收入4万元,土地溢价收入4万元。”在今年举行的第一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陆叶明向全体参会党员公布了去年村集体收入情况。

王家巷村是清理“三资”合同进度较快的村,2019年簰洲湾镇被确定为我县“三资”合同清理试点乡镇,该镇选取东岭村试点成功后,将经验在全镇推广。王家巷村抢抓契机,结合本村实际用活经验,最终清理不规范承包合同18份,新增集体面积42.12亩,当年新增“三资”清理收入2.8万元。

地方发展,产业先行。除了清理“三资”,大力发展产业也是该村壮大集体经济的另一重要渠道。依托本地的资源禀赋、良好的区位优势,加上文明和谐的整体氛围,经过积极招商,一大批产业纷纷落户该村。

“现在我村有草莓基地50亩,青蛙养殖基地110亩,稻虾共作基地590亩……”说起本村引进的产业,杨智如数家珍向记者一一介绍,“马上果桑基地二期项目也要建成投产了。”

杨智所说的果桑基地二期项目,由西流古桑酒业有限公司投资,该公司2018年落户该村,一期流转土地200亩建成果桑基地,二期工程于2020年动工,经历半年建设,主体厂区已经建成,项目即将正式投产,预计年产桑叶茶300吨,桑葚酒500吨,带动100余人就业。

产业引进来,村级如何创收?该镇探索出了新路子,建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由村级负责做好土地流转协调工作,企业在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的同时,针对村集体帮助协调征地、矛盾调处等工作实际,另外支付村集体土地溢价费,有效实现“三赢”。仅此一项,王家巷村增收近8万元。

集体富了,个人也不能落下。该村与落户企业协议,必须优先考虑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本村贫困户在内务工。通过介绍务工,该村解决了10户贫困户增收问题。

“现在不用出去,在家门口务工就能挣钱。”该村5组贫困户舒辉奇感慨。

强引领,抓示范,党群同心育“新风”

图为王家巷村文旅驿站

为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自嘉鱼县下发疫情防控“1号令”以来,该村便加大了“人情风”治理力度,对红白喜事严加管理。

首先从干部带头。该村干部陈丙权原本早已为女儿看好了2月17日的婚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紧张,他与家人经过商量后,跟亲家进行了沟通,自觉推迟了女儿的婚期。

“村里也是为了我们大家好,我们肯定全力支持配合。”该村5组村民彭亚勇对村里的管理表示赞成。其父1月11日去世后,他原本打算热热闹闹办宴席,在村干部上门沟通后,最终3天宴席总数只有8桌。

在该村,遵守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已成为全体村民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这与该村前期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疫情不严重的时候,我们坚持每月召开村湾会,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该村村委委员孙娇介绍。

所谓村湾会,即由驻村扶贫工作队、镇联村干部、村组干部等组织村湾党员、群众户代表,在各个自然湾召开会议,对精准扶贫、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等各类政策进行面对面宣传,并对群众疑问现场解答,对镇村工作现场通报,同步开展文明示范户、最美婆媳、平安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该村还注重发挥无职党员作用,先后设立邻里纠纷调解员、农村文化宣传员、文明创建监督员等岗位,发动在家无职党员积极领岗诺责,既加强了党员管理,也推动了工作开展。

文化阵地的不断完善,也成了移风易俗的一大助力。在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时,该村通过争取,配套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同时利用文旅部门项目资金,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文旅驿站、独具特色的百姓舞台及高标准的篮球运动场,并争取到一批健身设施,有效满足了群众文体活动需求。

昔日的小村庄,如今的样板点,精心培育的文明乡风,让王家巷村最终实现华丽转身。

责编:陈明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1/202102/5f74e2802464a23d45003de17fd2a37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