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势良好的大棚蔬菜
云上嘉鱼报道(记者熊琦 通讯员张喆)11月4日,在新街镇余码头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蔬菜基地,负责人张彪正在与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讨论合作社的发展规划。
作为土生土长的余码头村民,“乡里伢”张彪在外闯荡多年后,在蔬菜贩卖、销售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金。“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想到乡亲们辛苦种地,却仍然收入微薄,心有波澜。2012年底,他决定回乡创业、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
张彪创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历了创业之初的困难后,大棚面积由最初的50亩发展到了今天的100余亩。种植品类涵盖了小白菜、广东菜心、菠菜、油麦菜和生菜等五大叶菜类,每年种植蔬菜最多可达8季,每天可向武汉白沙洲和咸宁“北三县”供应新鲜蔬菜3000余公斤。
在保证农户受益的前提下,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产销一体化的运营模式。通过与每户农民签订租地协议,将土地集中流转到合作社集中修盖大棚;再将建好的大棚租给农户种植订单蔬菜,合作社则根据市场订单的需求统一配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销售。
据统计,每个大棚的建设费用为1.4万元,成本全部由蔬菜合作社提供;蔬菜成熟期,每棚每季可收获3000-3500斤蔬菜,合作社按0.8元每斤的价格统一收购蔬菜,除去肥药成本500元,每棚每季收入可达1900元。一个大棚一年最多可收获8季,年产蔬菜24000斤以上,毛收入达15000元。整体算下来,种植订单蔬菜,每户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
张彪作为新街镇余码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不仅是镇里6户贫困户的“脱贫帮手”,更是20余户农户的“致富帮手”,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蔬菜大王”。
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介绍,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的订单农业模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相较于露地蔬菜,这种模式的蔬菜品种和类型选择灵活、能随时根据市场和季节需要调节。不仅为合作社带来的巨大效益,也惠及邻里、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起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积极作用。
编辑:吴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