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直播卖货兴起。复工复产后,90后小伙徐浩敏锐地嗅到商机,在电商平台开始直播卖货,专卖嘉鱼土特产。
在“直播带货”的浪潮中,徐浩从零经验开始创业,短短两个月,他的直播间已经累计销售莲藕5万斤、藕带2万斤、莲蓬1万斤,直接给村民带来将近2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他开的网店不到百日,购买量已经达到1.5万+,快递量近2万单。
辞职回家网上卖货
8月4日凌晨1点,嘉鱼县新街镇三畈村一排平房中,灯火通明。徐浩正在忙碌地把一箱箱莲蓬和藕带搬上货车,准备送到嘉鱼县城发快递,让东北的客户在当天就可吃到新鲜的藕带和莲蓬米。
仓库内,刚刚从湖里捞上来的莲蓬、藕带整齐有序地铺满了地面。另外一个房间内,摆放着多台电脑,一名员工正在对产品图片进行处理,另一名员工则忙着与买家交流。
提起当初的创业,徐浩颇有一番感慨。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随了父母的心愿,和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一样:找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通过应聘,他到上海一家食品企业上班。
“疫情封城期间,看到一些农户种了蔬菜,却卖不出去,我就想着自己开一家网店,专卖嘉鱼土特产,把家乡有特色的东西推销出去。”徐浩说,自小农村长大的他,一直有个梦想:把来自家乡绿水景秀的“秘密”传播给更多人。于是,复工复产后,他选择了辞职回乡。
一开始,父母对徐浩的选择并不理解。放着好好的班不上,回到村里支个手机,对着湖里的藕带、莲蓬拍拍视频就能卖货?对于一辈子务农的村里人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家人的不理解,徐浩并未放在心上,而是打算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证明。他说干就干,从公司辞职后,就立马在天猫和拼多多开起了网店,并给网店取名“嘉硕农产品”。
“嘉鱼在外面打工的人多,而且嘉鱼的藕带、莲藕、莲蓬都是新鲜农产品,北方一般是吃不到的,所以我认为农鲜市场有潜力。”徐浩说,网店刚开始运营时,订单不多,为了尽快把口碑打出去,他发货不计成本,有订单就发。
从网上卖货开始,徐浩就给自己定下“规矩”,凡是客户的订单,品质第一。“一些坏的、烂的宁愿丢掉也不能发给客户。发货时,我们还首创真空打包,确保藕带、莲蓬完好送到客户手中。”徐浩说。
生意做大保质保量
“亲爱的粉丝们,大家久等了,欢迎走进我们的直播间……”上午9点,抒情的音乐配上熟悉的开场白,徐浩和他的员工助手准时出现在手机屏幕前,准备再次刷新销售业绩。
徐浩说,一开始,他只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做宣传。眼看着藕带、莲蓬一斤一斤卖出去,徐浩却没有在这种喜悦中沉浸太久,“身边的亲戚朋友该买的都买了,怎么让陌生人购买我们的农特产品呢?”
徐浩想:“现在手机这么普及,大家又都喜欢看直播,我为什么不利用网络直播来做销售呢?顾客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农特产品的生长环境和制作过程,这比图片更真实,顾客也就更放心购买。”
身边有朋友是专门做直播的,通过经验分享,徐浩心动了。最初,一上直播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和粉丝聊天,怎么留住粉丝。后来,他就经常关注别人的直播,看别人如何做直播说些什么、什么是观众感兴趣的。
“我没有专业的器材,一部手机就拍了起来。”质朴的风格成为了徐浩脱颖而出的亮点。
徐浩说,有一次直播卖的是藕带,从荷塘里采摘到打包发货,他全程直播陪聊,短短一上午他便卖出几千斤,
他一下子成为“网红”,在线观看人数近10万人,销量不断攀升,“嘉硕农产品”品牌也得到推广。
徐浩认为,养育他的家乡就是自己的制胜法宝,“因为我懂自己的家乡,懂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会尽可能让大家看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我想通过分享家乡环境,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我的藕带莲蓬是从这样的好水好环境种植出来的。”徐浩说,没想到自己的直播视频勾起了很多人对于家乡的回忆。
因为订单量大,人手不够,曾经反对他的家人也慢慢加入到直播的队伍中,爸爸忙着收货,妈妈忙着接单……
为了“土货”不“土”卖,让消费者满意,徐浩在农产品包装上花了不少心思。他采用气泡柱进行防损包装,用保温棉+冰袋保持藕带、莲蓬新鲜口感。货真价实的产品给他的网店赢得了很好的信誉。
如今,随着单子的增多,物流公司也给了他很大的优惠,每天定时来取货发货,保证发货速度。
拓宽渠道致富乡亲
收货、接单、联系快递、发货都要自己动手。眼看订单越来越多,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徐浩便请了村里的贫困户专门负责打包,解决大家的就业问题,“员工的工资是3000余元,比在家干农活或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随着市场的需求,徐浩与当地村民积极沟通,并签订了订单,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严把质量关,让客户能买到放心绿色产品。
“5月,我把村里的一排平房租了下来,作为创业基地,同时还与镇里的多个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合作,收购他们的产品。现在已经有不少农户和合作社与我们签订了合同。”徐浩说。
“我几乎把嘉鱼县的村庄都跑遍了,收农产品,必须要了解它们的生产特点,确保原生态。”徐浩说,从莲藕、藕带、莲蓬,到菱角、螃蟹、玉米、毛豆、大蒜、鱼糕、鱼圆子……凡是具有嘉鱼特色的土特产都在卖,“利用我们的优势帮农户解决销路,村民们没想到这些以前只能挑到镇上零卖的东西,竟然在网上能卖这么好。”徐浩说。
在一些朋友的眼里,徐浩一天能卖2万元的农产品,很了不起。可他却说,别人根本无法体验他这几个月来经历的酸甜苦辣。
“我现在习惯了凌晨一点多睡觉,因为每天半夜12点多仍有买家下单,而且经常会有人询问产品的一些情况。如果我不在线上,他们会认为我服务态度不好的。”徐浩说,对于一家好的网店说,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都很重要。
说起利润,徐浩也坦承,农产品行业不属于暴利行业,利润仅在10%左右。但是,能做到薄利多销,能解决一些乡亲的就业问题,他已经很知足。
谈及将来的发展,徐浩已做好长远规划:不仅要卖出去,还要请进来。为此,他计划10月份时和家人专门去杭州考察,与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同行互相交流、学习营销、洽谈合作,不仅在当地寻找一些农产品代理,还将在今后引进对方产地的特色农产品,让咸宁的消费者品尝异域的农产品。(王恬 龙钰 杨远思)
来源: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