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8时,长江簰洲湾水位降至28.48米,退出警戒水位。至此,咸宁长江沿线均退出警戒水位,咸宁市、嘉鱼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将应急响应由Ⅲ级调整为Ⅳ级。
“簰洲湾弯一弯,武汉水落三尺三。”当日上午,簰洲湾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作为武汉防洪的天然屏障, 簰洲湾大堤超警戒水位运行36天,4200多人日夜守堤,“守住了,大堤安然无恙!”
张航的手里被磨出茧
大学生和爷爷巡好最后一遍堤
“站完最后一班岗!”8月10日中午,顶着烈日,今年21岁的张航和小爷爷张声清一起巡堤。
张航说,父亲是簰洲村人,7月28日,他陪父亲回老家看到70岁的小爷爷还在守堤,他深受感动。而当天,簰洲湾水位涨到30.44米,距保证水位仅0.11米,防汛形势紧张。
见状,他向父亲提出要陪小爷爷守堤。
张航介绍,他是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大三学生,去年光荣成为预备党员,疫情期间,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在小区当了一个多月的志愿者。
他说,当听到他说出想法时,父亲当时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思考了好一会儿才答应他,并对他提出要求:无论下雨天晴,要跟大人一样干活!
次日一早,父亲将他送回簰洲湾领了防守任务。
10多天过去了,记者看到,张航的手掌中起了厚厚的茧,腿上、手臂蚊子咬的包一个接一个。他说,他学会了除草、查看渍水等要领。
除了张航,00后汪派也一直在守堤。8月10日下堤后,他又钻进村委会办公室,参加村里扶贫等工作。
汪派守完堤便到村委会协助扶贫
18岁小伙征兵体检完又跑上了堤
8月9日下午,正在巡堤的18岁小伙张昂接到县人武部通知:8月10日一早到县城参加征兵体检。
今年7月,张昂从咸宁市职教集团汽修专业毕业,高考结束后,回到家乡看到外洪内涝,父母和爷爷上堤,他说自己年满18岁,也应该学会守堤了,于是穿上套鞋、扛着铁锹跟了上去。
“跟着学习辨别散浸、管涌,以及通过水温判断是江水还是渍水!”张昂说,每年到夏季,就看着家人上堤守堤,他耳濡目染,深知守堤责任重大。一个多月来,他学到了不少守堤知识。
读书时,他听说了许多军人在1998年因抗洪牺牲在家乡,因此从小萌生了军人梦,今年看到县人武部的征兵宣传,他决定参军,“保家卫国非常神圣!”
8月10日下午,他体检完回到家里,喝了一口水又跑上堤查看出险点。他用手一摸:“没有出沙,安全!”
18岁的张昂测试出险点的水温。
正在守堤的夏明新
水稻绝收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8月10日,今年53岁的夏明新和村民也在坚守最后一班岗。站在江堤上,他告诉记者,水位快退到堤角平台,这样已经安全了。
夏明新介绍,他是簰洲湾镇刘家堤村二组人,是一名水稻种植大户,今年种了92亩水稻。
他说,7月初接连暴雨,将他50亩水田泡在水里,而次日,簰洲湾长江水位超过警戒线,并不断上涨。他放下手中的活儿,奔上大堤,和村民一起守堤。
“只要防汛,无论男女老少!”夏明新说,防汛守堤成为簰洲湾人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他上堤后,按照守一天休一天轮班,他趁休息抢了30亩地,而剩下的20亩地拖过了季节,只能改种油菜或者小麦了。“只要大堤安全,损失点稻谷算什么!”
他说,幸好2016年以来一直在为大堤“补短板”,“今年大堤遭遇大汛却安然无恙。”
像他一样,今年71岁的田期河是王家巷村人,他家里的6亩水稻也绝收了,他背着钢钉上堤巡堤,他说,这一点水稻没有了,可以再种;堤没了家都没有了。大家劝他休息,他则说:“自己守了60多年的堤,哪一寸堤他都清楚,不比年轻人差!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