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武汉回来的!”
“我是从广州回来的!”
……
“保卫家园是我们的义务,无论多远,我们都会赶回来!”7月12日中午,长江簰洲水位已达30.35米,距保证水位0.2米,防汛形势严峻。
嘉鱼县簰洲湾大堤上,500多名返乡人员扛起铁锹加入巡堤队伍。
在外村民,自觉返乡守堤
今年28岁的王庭勇是簰洲湾镇复阳村人,蔬菜经纪人,7月1日刚转正的党员。听说汛情严重,他放下生意赶回村里,和父老乡亲一起守堤,还捐款3000元购买防汛物资。
“王得雄,捐价值4.4万元太阳能路灯;田宏灿,捐价值3000元的物资;湖北汇东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黎增东捐款1万元……”复阳村支书田红宇拿出记录本,村民的捐款捐物记录一行又一行,“共计约10万元!”
田红宇说,无论村民在哪儿发展,大家都会关注长江水位,当到达警戒水位后,不需要打电话发信息,大家都会主动返乡守堤。
张连保在汉正街开服装店。6日,看到水位超警戒水位后还在上涨,他将店门一关,安顿好妻儿,自己乘车回村防汛。
在武汉白沙洲开海鲜店的梅横松今年43岁,他将生意交给妻子,自己开车回村,8日起穿上雨靴,和村民24小时守堤。
簰洲湾镇镇长宗克飞说,簰洲湾人民与洪水博斗了1000多年,代代相传,防汛是该镇人民的自觉行为。每年一到防汛季,他的电话就不断,都是在外的簰洲人询问汛情和水位,不需要多言,只需要告诉他们水位多少,这些村民就自觉赶回来补充劳力。“已有500多名村民赶回来了!”
手磨起血泡,00后大学生冲在一线
“不能只靠中老年人,守堤我们年轻人也有份!”
今年19岁的汪派是簰洲湾镇东岭村人,去年以高分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父亲经营蔬菜,他带着弟弟在家学习。7月4日,听到村干部李思说防汛任务重,人手不够,他一想父亲在外,他家只有母亲守堤,他便主动报名替父守堤。
第二天开始,每天6时45分,他便和母亲准时上堤,一直守到晚上7时换班。
他说,守堤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清除杂草,容易发现渗水,二是及时挖沟排水。最近他还跟着老人学会如何由水温判断是长江水还是雨水。
他被晒得黝黑,肩膀被短袖分成黑白两截,右拇指的血泡已结痂,他说这是在堤边割草磨的。
“我是簰洲湾的一份子,有义务守堤;此外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份子,要向党员学习,冲在一线扛起责任!”汪派说。
除了他,今年24岁的周大双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研究生,手指、手掌也磨起了泡。他说,自己长大了,应该承担起守堤任务,“堤下是我们的家!”
背上埋着钢钉,古稀老汉不下堤
“家在这里,不守怎么行?”
今年71岁的田期河是簰洲湾镇王家巷村人,家就在堤边。12日中午,他值完24小时班,红着眼睛从堤上回家休息。跟他同时巡堤的,还有他的二弟田期法,今年也66岁了。
“堤外的江水已快到保证水位了,头顶上悬着一江水!”田期河说,虽然去年9月10日他做了腰椎手术,背上还有两根钢钉,但是守了六十多年的堤,有经验,“哪寸堤我不清楚,我在堤上不比谁差!”
田期河经历了两次倒堤,一次是1954年,一次是1998年。
他说,1954年他虽只有5岁多,但当时倒堤的地方就在他家旁边,印象十分深刻。“下着大雨,父亲把瓦下下来放在堤上,结果一阵洪水,瓦全没有,房子只剩几块砖和石墩。”
1989年他在老家附近做了两层楼新房,层高4米。1998年8月1日,他在堤上守哨,听到紧急的呼叫声回头一看,堤内已是一片汪洋。“水已到2楼。”直到10月,他们才搬回家里。后来,随着国家投入,当地村民将堤加高加宽,已挡住了好几次大水。“希望这次也平安度过!”
“今年的汛情直逼保证水位,非常危险。”田期河说,从11日起,他们是24小时值守,每晚巡查至少4次,每个小时负责500米长的堤面,牢牢盯守堤下平台50米的范围。“蚊子伸手一抓就是一把,随时提醒着巡堤!”(周鹏 江开群)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