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来了第6天。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共产党好。
我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我们一天三顿吃得很好,
医务人员对我们太好,
服务人员一切都好。
为了我们中国一切康复,
武汉加油。”
24日晚,嘉鱼县汉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戴泽葵医生,收到值班护士长发来的一张图片。
图片拍的是一张写在作业本上的纸条,内容如上。
纸条是一个名叫唐婉莹的小女孩写的。稚嫩的笔迹、纯真的话语,瞬间感动了隔离点所有工作人员。
25日,记者来到该隔离点,探访纸条背后故事。
一
“根据县指命令,我们在仅用了15日一天时间,就将隔离点整理完毕,16日就开始接收隔离人员。”
隔离点负责人、嘉鱼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章峰,带着记者来到工作人员生活区。
一间钢化玻璃隔离出来的办公室里,最吸引视线的是医护、后勤、综合等各岗位工作职责卡,隔离人员情况、包保人以及重点人员一览表。
“目前隔离点有101个房间、194个床位,现有隔离人员119人,其中有基础病史、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及5岁以下儿童等重点对象36人。”值班医生戴泽葵,正在填写工作日志。自除夕以来,他先后转战数个隔离点,并从一开始就参与了汉方隔离点的筹备,对隔离人员情况了如指掌。
“隔离点接收的全部是密切接触者,首要的任务是医学观察。”戴泽葵指着隔离人员情况一览表告诉记者,为便于日常管护,隔离点在人员接收之初,就制作了包括人员基本情况、筛查及解除隔离时间、有无基础病史等内容的卡片,对重点对象还特别标明了重点类型、管护措施,制定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实行包保管理。
“原则就一条,让他们安安心心地进来,平平安安地出去。” 章峰说,“这是工作原则,也是我们内心对隔离人员的一个承诺。”
为了这个承诺,章峰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二
时间拨回到2月15日。
当章峰、戴泽葵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筹建汉方隔离点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汉方科技公司厂区内一栋建成后就一直闲置的宿舍楼。
“打开门一看,四面墙夹一个地板,地面厚积尘土。唯一的电器是电灯泡。”
章峰用“两差、三多、一杂”描述了隔离点最初的样子:环境卫生差、入住条件差;隔离人员恐慌性心理多、重点管护人数多、安全隐患多;人员来源杂。
怎么办?
章峰用一句话揭晓了答案:条件有限,就以真心、诚心和用心来弥补。
用心程度,几个细节可窥一斑:为尽可能方便隔离人员,隔离点按照“16件”的标准,为全部房间配齐了床、寝具、洗漱用具等全套生活用具,“连拖鞋都分别准备了棉拖、凉拖两种。”
隔离房间集中的宿舍楼有7层。为人员安全,除按 “三区两通道”标准设立各功能区外,工作人员还在楼层之间设立了隔离栏,就连每个房间的窗户,都用螺丝钉进行限位,以防人员坠落。
“用不用心,落在工作上,就看措施细不细致。” 章峰说。
三
工作日志、查房记录、满意度调查表……如果不翻开这一本本台账,绝对想不到这里记录的是疫情防控隔离点的工作内容。
“人员来自不同乡镇,心理状况也不相同。”谈及隔离人员的管理,章峰坦言难度很大。他说,通过日常与隔离人员的交心谈心,他们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主要是采取政策形势攻势和温暖攻心攻势。”与隔离人员联系最为密切的戴泽葵说,“同时,千方百计做好服务保障。”
“他们比亲人还亲。”吕女士有癫痫病史,在刚到隔离点时,因害怕无人照料心有抵触。21日,戴泽葵在值班查房时,发现她再次发病,便迅速联系120急救车,将她送往医院。因发现及时,吕女士通过治疗并无大碍,又于第二天平安返回隔离点。
此后,吕女士不仅对隔离管理十分配合,还与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付出真心,就能换回真心。” 戴泽葵说,现在隔离人员有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和他们联系,“现在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电话,正常的要求,我们都会尽力满足。”
四
2月19日,一个9岁的小女孩,牵着妈妈的衣角,和自己妹妹一道,来到汉方隔离点,成为119个隔离人员中的一个。
此时,隔离点的工作已从最初的忙乱,全面进入正轨。
小女孩活泼的天性,医护人员和蔼可亲的笑容,工作人员时常送来的水果、牛奶,和四周人们的悉心关怀,让她很快忘记了恐惧,适应了隔离点的生活。
特别是当隔离点的叔叔阿姨们,为她送来作业本和笔时,她怀着纯真的情感写下了那张纸条。
这个小女孩,就是唐婉莹。
“这张纸条,是她对党和国家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章峰说,“一切为了隔离人员、为了隔离人员的一切。我们将继续战斗直至胜利。” (谭昌强、龙钰)